遭同學取笑瀕自殺邊緣 等不了公院輪候逾2年SEN學童北上治療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4/23 12:31

最後更新: 2019/04/23 17:49

分享:

分享:

紀寬樂醫生﹙右﹚及張漢奇醫生均期望未來再擴展資助計劃,幫助更多SEN學童得到適切治療。﹙程志遠攝﹚

本港有逾4.9萬名學童有特殊學習需要﹙SEN﹚,當中自閉症或專注力失調/過度活躍﹙AD/HD﹚佔4成,惟他們輪候公院治療時間每每以年計,易錯過黃金治療時間,有SEN學童小學時曾因情緒問題有自殺傾向,需由臨床心理學家跟進,他近日再參與一項先導計劃,透過密集式行為治療,成功改善讀寫障礙情況。

梁女士﹙化名﹚的兒子今年14歲,就讀中二,年幼時患睡眠窒息症,懷疑腦部因而發展較遲緩,影響認字及說話能力,更出現自閉徵狀

開始玩車仔便不再睬人,不肯寫字,因而在小四至小五時,默書獲豁免。

成績一直排在全級倒數幾名,兒子與同學相處亦不融洽,試過因在課堂上流鼻涕遭取笑,回家後向媽媽訴說「人生好灰」,更一度把自己關在房內打開窗戶將頭伸出,涉有自殘甚或自殺傾向,慶幸因自小一直有接見學童健康服務的臨床心理學家,故很快獲轉介至公院兒童精神科跟進,後來兒子情緒改善,惟學習能力及專注力依然較差,近月經學校推介,她與兒子一起「北上」參與一項先導計劃,透過為期10星期、10小時的密集行為治療,增加專注力及學習興趣,改善讀寫障礙問題。

梁女士坦言,本港行為治療服務較少,即使有每節亦索價上千元,故參與是次資助計劃作嘗試,至今上了數節課,認為計劃有助提升兒子學習興趣,

他起碼沒有說不想再去。

梁小姐﹙右﹚希望兒子透過行為治療改善專注力問題,並提升學習興趣。﹙程志遠攝﹚

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指出,本港SEN學生近年有上升趨勢,主流中小學SEN學生人數由2016/17年度42,890人升至2018/19年的49,040人,增幅達14.3%,惟各聯網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最新輪候時間長達2.3年,易令患童錯過6至9歲的黃金治療期。

香港萬治醫療集團創辦人紀寬樂醫生表示,集團去年底推出「SEN跨境資助先導計劃」免費為病童提供行為治療,至今有10名學童受惠,指集團明年初會檢討成效,並成立慈善基金,研究將計劃擴展至用藥方面,令更多學童受惠。